最近在翻讀楊蓓的《親密、孤獨與自由》,其中有一句很想拿來跟大家分享。
「所謂的『真心話會傷人』的假設是錯的,會傷人的話是一定具有防衛性,也具有操控性,並不是真正的真心話。」
作者說到當我們聽到別人對自己不好的批評,通常我們第一反應都是不高興的,對不對?
「為什麼會產生不滿呢?是因為您的話語,讓我覺得受傷了嗎?而我為了要保護自己,所以自然會表現出憤怒。但是,我為什麼要保護自己呢?難道您說的話是真的嗎?還是我覺得被寃枉,覺得自己渴望被瞭解的需要受傷了?如果我們願意正視內心,會發現別人所講的可能是事實,如果這真的是事實,那就看自己能不能誠實去接受:『我真的就是這個樣子的人?』如果能誠實接受,就不會以憤怒的情緒去對待,而會以接納的態度來面對。
「相反的,如果自己並非如對方所說,根本就不必在乎對方的話語,因為這不是事實。所以,所謂的『真心話會傷人』的假設是錯的,會傷人的話是一定具有防衛性,也具有操控性,並不是真正的真心話。」
「人之所以會逃避,是因為我們常在不自覺的過程中,被迫接受社會化,沒有自己的思考與意願,我們只是依樣畫葫蘆地照著做,偶爾有真實的感受冒出來,因為不明就裡,於是就在社會化過程中,逃避自己的沒有意願,逃避自己的沒有聲音,所以連自己在逃避都不知道。」
真心話會傷人另一個解釋也許是『說者無心.聽者有意』吧!通常,即使真心話會傷人,要看對象講!因為角色,站在朋友的立場、家人的立場,雖然忠言逆耳,但絕對是站在關心的角度的情況下所講的肺俯之言!
回覆刪除